Tuesday, 20 September 2011

我的抱枕


我从小就睡妈妈缝的棉花枕头。
妈妈会用棉布缝一个四方形的袋子,里面塞棉花。
我第一次睡人造棉枕头,是毕业后到外地工作的时候。比起妈妈缝的枕头,真是差太多了。

我有一个抱枕,我叫它淋淋(广东话唸lum lum)。它原本是妈妈缝的枕头,后来睡着睡着,里面的棉花不再蓬松,它也“缩水”了。我就把它当作抱枕。

这是瘦瘦的lum lum

上个星期回家,就把lum lum带回家,为它增肥。

天然的棉花不是这样的。















也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叫作cotton














这是家里另类的棉花团。
 













把新的棉花从纸袋里拉出来,














用手搓一搓,
 

把掺杂的树枝、树叶选出来。
 


 










把棉花填进lum lum 的肚子。直到它变成肥肥。接下来交给妈妈缝好缝口。
 
















哇哈哈,lum lum增肥成功。 


肥肥的lum lum很好抱。

开心、伤心、生气、寂寞、无聊、赶功课、啃书备考,它都陪着我。

Saturday, 10 September 2011

《三字经》---- 父母要先读

许多安亲班、幼儿园、托儿所、陪读班都有教小孩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孩童启蒙读物。这是好事。
其中还有举办朗诵比赛的。得奖的孩童当然欢喜,他们的父母更是引以为傲。
可是,若问这些觉得光荣无比的父母,《三字经》是讲述些什么的,我想没有几个父母有真正去了解。
我觉得,《三字经》的第一个部分(共84字),根本就是写给父母们的。我们且来看看这84个字是什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出生时有着与生俱来的性情,大家的本性其实是大同小异,而且这些性情大部分都是善的好的。只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生长的环境及接触的事物不一样,让大家有了不同的习惯,这些习惯慢慢改变了我们原有的性情,人的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
*注:学习不只是学讲话认字数学等;在教育心理学里,学习learn是思想及行为上的改变,如习惯及对事物的回应。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从小就好好教育孩童,他们善良的本性就会变质。而要教导孩童,父母要专心、用心;不要随随便便,马马虎虎,cin-cin cai-cai,有送去学校就ok
*注:教育不只限于让孩子在课业上拿10A+;教育是包括待人处事的道理、礼貌等等。

《三字经》作者给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孟母三迁:为了让孟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不惜劳苦搬家三次;孟子逃学,她把就要织好的布剪断,告诉孟子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然后又要重新辛苦地织过那块布,妈妈真伟大。
燕山窦先生,教导孩子有一套,他的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由于小孩的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所以我说这两句都是在讲父母。
生了小孩,只给他吃住穿,只满足他物质上的需求,但不好好教导他,就是父母的错了。
好啦,教导他啦,但随随便便又不严格要求,那就是父母懒惰
顺便提一提,有些父母觉得教育孩子全是老师的责任,老师没有教好自己的孩子,怪罪老师;他们忘了,那是他们自己的孩子,不是老师的孩子,是他们自己从小调教出来的孩子。

为什么要让小孩好好学习呢?因为: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人幼年时不好好学习,到长大了不懂得道理又没知识,能有什么用呢?(这里说老何为,我说不必到老,到成年了何为)父母也不希望孩子将来没有用吧。
父母觉得不必教导?玉不琢,不成器啊。

好,就这84字。父母要先读。要小孩背诵《三字经》全文?父母自己先背熟这个部分吧。

接下来的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才是开始告诉孩童,做儿女的该怎样怎样学习。
如果父母们只因为孩子朗诵得奖而雀跃万分沾沾自喜,自己却没有好好解读《三字经》里的教育理念,那《三字经》只不过是一大堆毫无意义的文字。

Wednesday, 15 June 2011

石头城

马来西亚有多个地方名称以石头,Batu,开头。如

Batu Caves (Selangor)

Batu Gajah (Perak)

Batu Berendam (Melaka)

Batu Layar (Johor)

Batu Feringgi (Penang)

但只要是说Batu(要唸bá dŭ,“拔堵”),我们指的是柔佛州的株巴辖,Batu Pahat

在这里出生的人叫株人(要唸“拔堵人”bá dŭ rén)。

工大以前有学生把各个科系里来自同一个家乡的同学聚起来,成立个别同学会。株巴辖的同学会叫“石头会”。

我不是株人。我是嫁到株来。

跟着阿坤去家庭、同学、朋友的聚会时,许多这里的亲戚朋友都会问我是否住得习惯。

从一个大城市,搬迁到一个小城镇来住,生活上当然有些差异,包括语言、食物、生活习惯。但绝对不是电影电视里面常常讲述的“城市大千金搬到乡野里居住”的情节。

只是大家似乎对城市人都有一些(我认为是)误解。大多数人认为城市人不能适应缓慢的生活节奏,喜欢逛街、夜生活,不习惯户外活动(怕脏怕蚊子),不喜欢流汗(喜欢吹冷气),很“小姐”。对这,我只能一笑置之。

在这个石头城里,我发现很多新事物(和食物 :p),其中有很多还蛮有趣的。

会把这些故事写下来。

Saturday, 11 June 2011

广告 & 不劳而获

看过这个广告吗?

我七岁的孩子,专挑他爱吃的;而我三岁的小女儿,连一小口她都嫌多。幸好我找到了救星。xxxx牛奶,提供孩子所需的营养…………


这个呢?

缺乏运动、不均衡的营养、长时间对着电脑、缺乏优质睡眠(画面出现一个精神颓萎的女生)。xxx(辅助品),提供某某矿物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您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女生变神采飞扬了)。

以上的问题(小孩挑食、健康问题),是可以单凭一个产品就能解决的吗?

这就是Stephen Covey所说的 Quick fix method

挑食的孩子,不会因为喝了那牛奶变得不挑食。长期下去,孩子只会变成挑食的青少年,续而成为挑食的成人。那牛奶能继续提供所需的营养吗?

身体不健康,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健康。如果依旧缺乏运动、没有摄取均衡的营养、照样长时间对着电脑、没有改善睡眠品质,就算服用了那辅助品,也不会使您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的。

我们周遭的知讯,常常会令我们陷入不劳而获的心态。

十余年因饮食不健康、没有运动所累计下来的脂肪赘肉,可以在两个星期内上两次瘦身中心、服两剂减肥茶就甩掉20公斤变苗条吗?

噢不!那公式不是这样子的。如果是用十年所养成的坏习惯,就要准备用相等的时间把它纠正、培养好的习惯。

因为大自然的定律是这样的。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才有收成。春天不播种,夏天不除草,秋天到了才来拼命施肥求上天,是不会有收成的。

Wednesday, 4 May 2011

知识从哪里来?


阿坤问我:下个星期考什么。

我说:两科。电脑在物理教学里的应用及知识论(Epistemology)

阿坤说:好 chim (深奥)哦。

我说:哦,那个(知识论)是探讨知识的来源,知识的真实性及知识的理论、原理。

阿坤说:真的好 chim

我解释:是探讨一些问题如,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会有“知识”呢?知识是完全的真理吗?我们对知识是要绝对相信吗?知识有什么限制 (limitation)

阿泽说:知识是人类发明的。

我点头:嗯。但你只说对了一半。

阿坤说:知识是人类发现的。

我再问:那人类是怎么发现知识呢?通过什么方法发现呢?


沉静。。。。。。


阿礼想了想,说:是通过观察发现的。

我非常惊讶,一个小六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回答这个疑问。

嗯,那,是通过观察什么而发现知识呢?(我试着以问题引导他继续思考)

他又想了想,说:呃,应该是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吧……

我忽然深深体会到constructivism里说到的,人类的学习,是在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建立新知识。这样得来的知识,对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的,我们会记得很久,甚至一辈子。小小的孩童,也可以通过自己曾经阅读或学习过的知识,思考然后回答一些我们大人认为复杂的问题。

阿礼说的相当对,科学(一门知识),是有规划、有系统地探讨大自然的研究。人类通过观察、实验、收集及编组资料(周遭的事情),经过分析及推理,从所收集的证据(周遭的事情)作出结论,以成立假设 (hypothesis) 或理论 (theory)

所以,我们“大人”真的要注意,不要常对小孩说,你还小,你不会/不懂。其实,他们懂得可能比我们还要多(或比我们想象中多)。

而且他们有两样东西很多成人没有——想象力&创造力。

Saturday, 30 April 2011

回顾

三年前的四月,为了一圆自己的旅行梦,去申请了英国的打工旅行签证,独自跑到伦敦,在那儿搭了个临时base camp,然后往各处去走走看看。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好像一场梦。

体验了四季的生活——冷得全身颤抖热得中暑,学会慢慢说英语,吃了好多芝士和马铃薯。

看了很多教堂,历史建筑物,著名的画,美丽的风景,走过很多有名的路,品尝一些奇怪的饮食。

回到自己的国家,更加珍惜阳光、常年绿色的树、可以选择穿长袖短袖无袖衣长裤短裤长裙短裙的天气,当然还有别处找不到的美食。虽然是非常不满这里的公共设施及某些文化。

那双陪我走过好多地方的登山鞋,只有在今年新年前雨季时登场数次,就一直被搁置在鞋架上(因为他们是防水的)。

期待下一次再带它们去跑跑,希望这次它们另一对朋友可以陪陪它们,这样比较不寂寞,也比较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