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0 September 2011

我的抱枕


我从小就睡妈妈缝的棉花枕头。
妈妈会用棉布缝一个四方形的袋子,里面塞棉花。
我第一次睡人造棉枕头,是毕业后到外地工作的时候。比起妈妈缝的枕头,真是差太多了。

我有一个抱枕,我叫它淋淋(广东话唸lum lum)。它原本是妈妈缝的枕头,后来睡着睡着,里面的棉花不再蓬松,它也“缩水”了。我就把它当作抱枕。

这是瘦瘦的lum lum

上个星期回家,就把lum lum带回家,为它增肥。

天然的棉花不是这样的。















也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叫作cotton














这是家里另类的棉花团。
 













把新的棉花从纸袋里拉出来,














用手搓一搓,
 

把掺杂的树枝、树叶选出来。
 


 










把棉花填进lum lum 的肚子。直到它变成肥肥。接下来交给妈妈缝好缝口。
 
















哇哈哈,lum lum增肥成功。 


肥肥的lum lum很好抱。

开心、伤心、生气、寂寞、无聊、赶功课、啃书备考,它都陪着我。

Saturday, 10 September 2011

《三字经》---- 父母要先读

许多安亲班、幼儿园、托儿所、陪读班都有教小孩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孩童启蒙读物。这是好事。
其中还有举办朗诵比赛的。得奖的孩童当然欢喜,他们的父母更是引以为傲。
可是,若问这些觉得光荣无比的父母,《三字经》是讲述些什么的,我想没有几个父母有真正去了解。
我觉得,《三字经》的第一个部分(共84字),根本就是写给父母们的。我们且来看看这84个字是什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出生时有着与生俱来的性情,大家的本性其实是大同小异,而且这些性情大部分都是善的好的。只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生长的环境及接触的事物不一样,让大家有了不同的习惯,这些习惯慢慢改变了我们原有的性情,人的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
*注:学习不只是学讲话认字数学等;在教育心理学里,学习learn是思想及行为上的改变,如习惯及对事物的回应。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从小就好好教育孩童,他们善良的本性就会变质。而要教导孩童,父母要专心、用心;不要随随便便,马马虎虎,cin-cin cai-cai,有送去学校就ok
*注:教育不只限于让孩子在课业上拿10A+;教育是包括待人处事的道理、礼貌等等。

《三字经》作者给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孟母三迁:为了让孟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不惜劳苦搬家三次;孟子逃学,她把就要织好的布剪断,告诉孟子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然后又要重新辛苦地织过那块布,妈妈真伟大。
燕山窦先生,教导孩子有一套,他的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由于小孩的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所以我说这两句都是在讲父母。
生了小孩,只给他吃住穿,只满足他物质上的需求,但不好好教导他,就是父母的错了。
好啦,教导他啦,但随随便便又不严格要求,那就是父母懒惰
顺便提一提,有些父母觉得教育孩子全是老师的责任,老师没有教好自己的孩子,怪罪老师;他们忘了,那是他们自己的孩子,不是老师的孩子,是他们自己从小调教出来的孩子。

为什么要让小孩好好学习呢?因为: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人幼年时不好好学习,到长大了不懂得道理又没知识,能有什么用呢?(这里说老何为,我说不必到老,到成年了何为)父母也不希望孩子将来没有用吧。
父母觉得不必教导?玉不琢,不成器啊。

好,就这84字。父母要先读。要小孩背诵《三字经》全文?父母自己先背熟这个部分吧。

接下来的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才是开始告诉孩童,做儿女的该怎样怎样学习。
如果父母们只因为孩子朗诵得奖而雀跃万分沾沾自喜,自己却没有好好解读《三字经》里的教育理念,那《三字经》只不过是一大堆毫无意义的文字。